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中,曾经创造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文物都散落在了民间。而百姓由于不,往往不能认识文物的珍贵价值,有时甚至还会将他们转手当废品卖掉。河北有一位小孩就曾经捡到过一个铜疙瘩,随手就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专家经过考察之后,却果断地挖开了整座大山。
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省一座村子中有几个小孩外出玩耍。走到山上的时候,有个小孩无意中捡到了一个金属制品。小孩认为这是个铜疙瘩,但看制作的还算精致,于是便将它擦干净,这才发现是一把短剑。其中有一个孩子知道铜制品能够卖钱,便将它带下山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老板也并没有放在心上,随手便将它扔在了废品堆里,这件宝物就这样被遗弃了
后来当地的考古机构在一次下乡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把短剑,认为这是珍贵的文物,便要求孩子带领他们到出土的地方查看。此时他们才知道,村民在干农活的时候,经常发现这一类的青铜制品。专家认为,此地有如此多的文物,一定表示当地就存在着年代久远的古墓。
而勘察地形之后,发现山上果然有数量庞大的古墓,但由于当地水土流失,这些古墓早已残损,构造岌岌可危。为了拯救余下的文物,考古学者们当机立断,挖开整座大山。挖掘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清理出了近50座古墓,并且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陶器。小孩售卖铜疙瘩的举动,也无意中拯救了国家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