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医用废品,如此追星“病的不轻”
如今,追星是不少年轻人的爱好,看一场演唱会、听一首内心歌、放松一下心情,多少带点青春活脱气息。然最近,某医院工作人员在网络上发布歌手林俊杰输液后的注水包和针头,竟有人转载“拍卖”,甚至有粉丝晒出病床图片,大呼“明星同款病床”。
褪去所谓明星光环而言,明星也是普通人,同样会生病、打针、吃药,连病用注水包和针头也要“爱屋及乌”,连躺过的病床也想“滚一滚”,难道是要体验“同一种病”?或者来一个“明星套餐病”?不得不说,如此追星“病的不轻”。
医院是救死扶伤之地,医生是匡扶生命之天使。明星到医院治病,在生命和疾病面前,只有“病人”一个角色,而医护人员也只有岗位职责。一方面尊重病人是道德,另一方面恪守职业精神是底线。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医用物品有其规定的处理程序,这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更是维护病人隐私的必须。所以,网络公开叫卖注水包和针头,根本是职业操守问题,违背了医疗行业准则。
追星狂热与职业底线,孰轻孰重?想必答案不言而喻。为何甘心跨过职业底线去赌“一时之欢”,说来说去还是敬业定力、爱岗品格不够,安耐不住“骚动的心”,如此一来内心防线缴械投降,做出令公众蹙额之举而就在所难免。因而受到“停职”处分,不失为个别在岗位上看不清是非、跃跃一试追星的人打了一针“预防针”。看来,叫卖注水包和针头不成,反而被其扎了一针,就得深刻反思、认真省悟。
揆诸现实,不乏少数人追星追到忘乎所以、不虑后果。如有的堵机场车站,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的为圈粉进行打压诽谤等网络暴力,败坏和谐风气、滋生不稳定因子等等。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是以不打扰他人为前提的,自由是健康的、有约束的自由。相反,以追星为借口,行扭曲价值观和触碰法律红线之实,只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追星可以润色生活,把个人不好言说的情感寄托在心中一个“星形象”之中,让心情更加愉悦、让人生多些调味,不为过。然这种做法必然要在适度、理性的范畴,起码不能不顾一切、无视原则,甚至为了追星牺牲职业底线和人格尊严,实为大错特错。总之,别太放纵自我,追星前三思而后行。
作者:段官敬
编辑: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