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东京奥运会,很快就接近尾声了,中国代表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这个金牌数量不是大家绝对关注重点的时代,享受比赛本身成了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的娱乐活动。
除了体育比赛本身,奥运会还是有许多看点的,比如说今年的奥运会,日本奥委会有个奇葩的举动,那就是建议运动员不要去咬奖牌。
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奖牌是日本回收了大量的电子垃圾之后,从中提取出金属制作而成了,可能提醒运动员不要咬,也是为了健康考虑吧。
从电子垃圾中提取金属,这个举动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节省资源废物利用本身就是他们的一个传统。
所谓传统,就是他们一直都是如此,而任何的传统本身就是来自于本地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才逐渐形成的。
日本人节省资源,是因为他们的资源严重不足,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日本人却把这种不足发展成了艺术向外输出,你如果不了解这些本是出自于他们资源的匮乏,还真的会被他们所蒙蔽。
比如说日本的 插花艺术,日本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几支花营造出非常美的氛围,这事的确是艺术,但并不是其他地区的文化更高级,因为用少量花能做成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花少,资源不足而已。
有些人就是喜欢花海,就是喜欢花团锦簇的感觉,这也是一种风格,艺术并不是以多少来评判高下的,多的不一定俗,少的也不一定雅。
这种资源匮乏导致的最明显的一项艺术就是茶道,这是日本人引以为豪的艺术,但本质上茶道的很多东西,都是当年资源不足所造成的。
比如说日本的茶室都很小,曲径通幽建筑美学很好,这些跟江户时代大量房子的结构有关系,当时规定平民是不能拥有会客厅的。
但日本人就把屋顶做成一个大大的,从外面看上去是一个屋子,其实里面隔出来一个小小的会客厅,茶室的功能也有了。
正是这种资源匮乏的思维,导致他们茶道本身出发点就是少而精,小而美,房间以紧凑为主,这种审美趣味是从他们当地的实际需求发展而来的。
现在很多人吹爆日本文化,总觉得少的就是精致的,这其实非常荒谬,我滴灌技术不发达,是因为我水资源丰富,没必要发展滴灌技术。
我吃肉不会切成十八片,是因为我就喜欢大口吃肉,因为我能吃的肉多呀,只有吃不起的肉的人,才会把一小块牛肉再分成十八块。
节约是好习惯,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优秀的品质,更不是高人一头的审美,日本的审美形成的原因,绝大部分本质上都是由资源匮乏产生的。
比如说和服,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身材都能穿,不会浪费布料,但旗袍就一定要贴身做,采集大量数据,稍微一点不合身就穿不上。
这是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审美偏向,没有高下之分,更没有对错之别,有的只是历史的传承和技艺,你非要被穷和少养成的习惯说成是高压的艺术,我只能说我就喜欢吃五斤牛肉和十碗好酒,干你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