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ista看天下
最近上网总是看到有人感叹今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已经入秋了。
八月中旬一过,临近开学,又到小学生疯狂补作业、“用一支笔和一个晚上,创造出一个奇迹”的时候了。
除了书面作业,这届小学生还人均几件手工、几份报告和上百个需要收集的环保物品。

环保实践作业通常由老师以“回收废弃物、并制作成新物品”为要求布置给学生。
这是近几年新增在幼儿及小学教育“素质拓展”中的内容,在江浙一带尤其流行。
不过据我观察,现在的小孩哥姐只用管好手头上的几道题,不用再操心上哪儿找废旧易拉罐,也不用花心思把它们组装成好看的样子。
但岁月静好的背后,其实是每天蹲守在网上买“成品”的家长在替学生们负重前行。
01
小学生环保作业
成了二手平台新商机
每当小学生和家长为了五花八门的作业焦头烂额,二手交易平台就开始蠢蠢欲动。
今年的“销冠”是空牛奶盒。
在闲鱼搜索“小学生环保作业”,将会受到满屏整捆整捆被压扁的空牛奶盒带来的视觉冲击。

每个卖家po出的商品图大差不差,话术也几乎是全平台统一的:
多余空牛奶盒回收、已剪开洗净晾干、28元100个包邮......

长期挂在交易页面的空牛奶盒已经成了二手交易平台上市场份额占比最重的一个“环保单品”。
如果你看到有些卖空牛奶盒的帖子加上了一句“懂的都懂,不用多问”,可别以为误入了什么不正当交易。

实际上这并不是擦边暗号,只是用来表达和卖家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家长一碰到麻烦的、搞定不了的课外作业就转而蹲守在二手平台,盯准物品和价格就火速下单;
而这些空牛奶盒的卖家一般是盒装奶消费量大的家庭或者奶茶店店员,看透了商机就源源不断地在闲鱼进行“补货”。
这一来一回的操作可真是“熟练地令人心疼”。
除此之外,一些比较冷门的环保作业也在市场需求的呼声下纷纷上线了。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空笔芯;

手工风铃;

手工小时钟;

以及质感层次不齐、但都不约而同透露着小学生气息的各种手作物品。

暑假只剩最后十多天,这些手工作业需求量暴增,跟风的卖家也不在少数。

平时爱收集小破烂但发现堆多了挤占空间、恰好又喜欢蹲守在闲鱼观察交易新趋势,同时拥有这两个特质的人有福了。
复制粘贴一个卖小学生环保作业的文案,再拍照挂上自家待清理的杂物,把这些小垃圾一打发,家里瞬间干净多了!

记得几年前这股和“小学生”有关的交易风潮,还停留在线上批改小学生作业,目标人群是想要做兼职赚外快的大学生。
这个买卖经历了一波打假和避雷虽然还在闲鱼“存活”,但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只有紧跟在不断创新的小学生课外作业体系的屁股后头,才能在二手交易平台占据一席之地。
02
搞不定作业的家长,
转而网购成品
一般来说,空牛奶盒是被当作废纸出售,目前废纸的行价是每斤5毛钱左右。
按每个空牛奶盒重15克计算,约35个才能卖5毛钱。

然而,二手平台上100个牛奶盒就卖到30元左右,显然是“天价”了。

尽管如此,仍然有大片大片的购买需求,并且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今年年初以来,社交媒体上不断出现家长口吻的“吐槽小学作业太奇葩”或“求网友支招帮忙完成作业”的帖子。
其中,“上交大量空牛奶盒”的要求是令家长苦恼的一大难关。

根据家长描述,学校布置这一“环保作业”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
一是督促学生喝牛奶长个子。
二是为了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求回收牛奶盒带到学校后再制作成手工作品,变废为宝。

有网友分享,学校开家长会时呼吁家长每个月带孩子收集空牛奶盒,洗干净后,交到学校,不要求数量,自愿参与。
虽然没有强制规定,这位妈妈还是很难放宽心。
她计划开学后先按每月上交50个准备着,“看其他家长怎么个卷法”,确保自己“不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就行”。

孩子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接到通知后,她开始让孩子天天喝。
但鲜奶多为大盒包装,一周左右才能喝完。
喝牛奶、攒牛奶盒,在这个小家庭里,变成了一项“全家上阵”的任务。

努力喝了一个月之后,她发现,只能存下20个,于是,决定上网买现成的空牛奶盒。
据@北青深一度 记者报道,生活在浙江的的一位家长也有三年上交空牛奶盒的经历。
她的孩子所在的学校对上交牛奶盒的数量有明确要求,每个月每个学生至少交30个。

直到她发现网上有人在卖,才终于从这个任务中脱身。
在了解到杭州不少学校都有类似的要求后,这位家长自己也当起了卖家。

从小区的垃圾分类工那里,每天收两百个左右,成本大概十几块左右,再放到网上去卖。
她的几百个客户,遍布浙江、上海、河北,深圳,广州等各地。
其中,还有少数是家委会商量过后,为了省事,统一采买的,一次能买五千、甚至上万个。

她很快发现,空牛奶盒的生意好不好做和学生们的上学周期息息相关——
开学前两个月,每个月销量在一万五到两万个左右,有的人可能一次性买1000个、2000个。
之后,销量开始降低,每个月大概也能卖到三五千个。
从环保作业要求发展成二手交易商机,“空牛奶盒”的买卖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稳定的供需链条。
03
卷出新花样的作业,
让全家人跟着遭罪
不少家长发现,辛辛苦苦收集来的上百个空牛奶盒也不是交上之后就完事儿了。
部分老师向上面交作业的时候,为了好看一些,会和很多奖励挂钩。
上交空牛奶盒的多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附加回报,甚至“学期末评三好学生更有优势”,为此,身边有家长一次会交三五百个。
还有的牛奶盒交上去几天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小本子,说是牛奶盒制成的。
孩子在这些“连哄带骗”下虽然有些迷糊,但也不会多想。
牛奶盒的“剩余价值”倒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了,原来到最后达成的还是只有家长受伤的世界。
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学校倡导环保意识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变成了一种“走形式”“强要求”的作业,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这不仅没有真正培养到孩子的环保意识,反而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一种负担。
除了回收牛奶盒,常见的制作绘本、学习安全知识攒积分、各种手工任务,都让家长苦不堪言。

一位年轻的家长曾经立下flag,等她的孩子上小学了之后坚决不替他做任何手抄报、绘画、手工这些花里胡哨的作业。
结果孩子刚踏进小学的校门,就被piapia打脸了。
刚开始还能硬气地认为孩子无法自己完成的这些作业就是不合理的;
可听到孩子说“所有同学都交了,只有我没交”的时候又心软了。
白天要上班没时间,只能熬夜“一手咖啡一手画笔”地帮孩子完成。
惹得新手父母们直呼“逼疯家长只需要一个暑假!”
甚至有网友说,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做纸房子的作业,不得已干脆去寿衣店买了个冥房。

课外作业的要求还有一大类型,就是从写字打卡、读书打卡、活动打卡,到网上竞赛和手工作业,再到各种出具证明的社会实践。
@头条新闻
有用废弃材料做一个能看、能发声的熊猫牌电视机;
让孩子在家数1亿颗米粒,并将其带去学校;
让孩子仿照《蒙娜丽莎的微笑》,绘制一幅一模一样的画;
还有老师要求孩子一字不漏地把中国所有省、镇、市、小区抄下来;
甚至有幼儿园要求家长每周看综艺节目,写一万字的观后感......
一个赛一个奇葩的要求让网友看了忍俊不禁,这哪是小学生啊,照这么下去可不得培养出三百六十行都精通的全能ACE。
难怪有人总结:“现在的教育表面上考的是孩子,暗地里考验家长间的角力。比谁更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谁更能拼命压榨自己。”

家长的吐槽声下,小学老师们也在评论区现身说法。
他们表示自己也十分无奈,只是按要求照做,却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KPI”扑面而来,老师们忙着应对各种检查、填写报告材料、整理过程台账,也无暇顾及这样的任务是否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成长。
而家长和学生则在层层叠加的压力之下疲惫不已,于是选择“走捷径”敷衍了事。

其实说到底,大部分家长是能够理解学校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这一初衷的。
只是当课余任务超出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够承担的范畴、还给家长增添了许多无意义的麻烦时,在执行过程当中慢慢就变味儿了。
或许少一些形式、多一分合乎情理的关怀,家长才能真正解放双手;
而小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有安放之处。